https://dzen.ru/media/yuripasholok/snegohodnye-svoistva-tankov-zimoi-194142-godov-5fe997c0dba1eb4af8a583e9
原作者Юрий Пашолок,发布时间2020/12/31
(相关资料图)
https://www.tankarchives.ca/2023/01/tanks-in-snow-1941-42.html
英译者Peter Samsonov,2023/1/30
雪地中的坦克1941~1942
冬季对于包括坦克在内的任何车辆而言都是一个考验。由于俄罗斯拥有漫长的冬季,苏联对坦克的冬季适应性格外关注,这也包括坦克在冬季的机动性。从MS-1开始,驾驶车辆穿过厚厚的雪堆便成为了装甲车辆测试中的强制性科目。MS-1在雪地上的牵引力不足,这部分导致了后来的“鹰爪”履带的出现。维克斯E型坦克在苏联的冬季测试结果也是促使该车投产的关键因素。
冬季的苏联坦克并非是全无缺陷的,但早发现问题意味着可以早解决。苏芬战争是苏联首次在冬季条件下大规模使用坦克作战,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这场战争的经历让人深思,因此,红军比德军对冬季战争的准备要更充分。再加上1941-42年的冬季特别寒冷,对冬将军的抱怨是不无道理的。1942年,德国工业系统不得不调整方向,为其坦克生产冬季设备。在这个冬季,让我们来谈谈苏联、德国和西方坦克在冬季条件下的机动性。
雪地飞燕
战前,没有人对坦克最大涉雪深度进行过测试。坦克翻越人造障碍物和斜坡的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尽管如此,有时候还是会记录相关数据。例如T-28坦克可以从容不迫地以21-25km/h的速度驶过50-60cm【译注:英版单位为mm,这里采信俄版使用的单位cm】厚的雪地。坦克可以在雪中爬坡20°,在雪足够厚的时候这个数字则可以达到25°,超过25°后履带便会开始打滑。然而,在零下2-3℃的深雪中行驶时,驱动轮齿将会被雪塞满并最终导致坦克进退失据,在更低温度条件下未观察到此现象。T-26和BT坦克可以在可以驶过30-50cm厚的雪地,达到了此类坦克的平均水准。BT-7的效果相对较差,因为平坦的履带在坦克通过某些特定的区域时难以提供足够的牵引力。
1939年,T-28(以及T-35)坦克被KV-1取代,该车在防护、火力、动力方面全面超越了前任。由于坦克被紧急调往前线,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完整的冬季测试。T-34原型车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该车的首次测试是在深厚积雪随处可见之时进行的。大家早就注意到,该车的深雪通过性要远强于BT-7M。坦克在首次测试时驶过了厚180cm的雪地。随后在NIBT测试场进行的测试也证实了该车的高机动性。斯大林于1940年3月首次称呼T-34为“飞燕”,并在之后多次提及这一称呼。量产型T-34还额外安装了履带板以增强其越野能力。
1941年4月16日服役的新型T-50坦克理论上也具有很高的雪地通过性,但这却从未得到过测试,因为该车在测试时根本没有雪。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爆发打乱了所有的生产计划,并导致一些出人意料的坦克的出现,例如,1941年7月20日被列为现役装备的T-60超轻型坦克,其在那个时间点甚至尚未投产。该车的研制基于T-40坦克,但后者是设计来涉水而非涉雪的。接下来的发生的情况令人不悦。
一些出版物声称T-60的雪地通过性良好,因为据称其履带并未直接接地,但来自主要汽车和装甲总局和前线的报告则显示情况并非如此。T-30、T-40和T-60在雪地较浅的西南方面军表现出色,尤其是T-40得到了很高的赞赏。但其他方面军则报告说,T-60可以在25-50cm深的雪地上行驶,具体则取决于雪压的实不实。如果是被压实的雪的话,那么25cm就是坦克的极限。
即使是老旧的T-26和BT坦克都比T-60强。T-26可以驶过35cm厚的雪堆,当雪地深度达到半米时,这些坦克便难以使用了。由于损失惨重,到了冬季,T-26和BT坦克的数量减少了许多。列宁格勒方面军研制了新型的抓地爪以帮助该部数量甚多的BT坦克涉雪。该装置在这一地区的坦克上被大量使用。
所有的相关报告都同意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唯一能够在深厚积雪上行驶的坦克是T-34。斯大林将其称为“雪地飞燕”并非是空穴来风。而这也导致了T-34在1941至1942年间承受了极大的损失,因为它们经常得在其他坦克无法使用、伴随步兵掉队的情况下仅靠自己的力量发起进攻。
那么KV坦克呢?理论上,来自许多单位关于坦克如何在雪地中使用的报告都指出,该车是最优秀的,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在事前对战区进行了充分的侦察。KV-1坦克经常会陷在意想不到的深雪中。由于超重,KV-1的马力在冬季显得不足。KV-1在1941年年初的重量为46吨,在安装了附加装甲后增加了2吨。铸造炮塔的出现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结果就是KV坦克的重量达到了50吨,有时甚至更重。这便是KV-1在雪地中经常出现悬挂和变速箱损坏状况的原因。一开始,斯大林的想法是增加发动机功率,但事实证明这种思路是错误的。最终诞生的解决方案是轻量化的KV和KV-13。
雪地上的外国坦克
跟苏制坦克不同的是,德制坦克并未进行过涉雪性能测试。不同的气候条件导致德国就跟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只有一个国家像苏联一样对这项性能此高度关注,那就是瑞典。但对缴获的Ⅰ号坦克的测试结果表明,该车可以在至少厚30到40厘米的雪堆中平稳行驶,行走装置虽被雪覆盖,但最终除了一次履带脱落就再没出其他问题。
德方对自己的坦克在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是如何被使用的做过简洁的描述。在通常情况下,出现了一些关于难处的抱怨,但并未形成关于机动性的专门报告。就像苏方的情报指出的那样,这是因为德制坦克主要沿道路机动。当坦克纵队在春秋两季驶过土路时,就会将其变成无法通行的装甲泥路,但在冬季,这通常是唯一的机动方式。德国坦克对地面的压强达到了1kg/cm²,这已经很恐怖了。
德制中型坦克没有进行过专门的雪堆通过性测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得出一些结论。Ⅲ号坦克H型在1942年1月7日至2月5日间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坦克没有能力爬上13°的无附着物的斜坡,但T-34却能轻松地爬上被积雪覆盖的15°斜坡。
冬季越障测试也可以揭露坦克在雪地上的的机动性。T-34可以轻松突破Ⅲ号坦克需要15分钟才能翻越的墙。这其中夹杂着很多因素,包括更高的功重比、更大的车重和更低的对地压强。德制坦克的能在和T-26大致相同深度的积雪上行驶。难怪他们在第二年冬天就给坦克准备了专门的冬季履带。更宽的履带对此大有裨益,但作用时间有限,履带板的延展部分很快就弯曲、折断了。
1941年年底首次出现在苏德前线的英制坦克也很值得一提。玛蒂尔达(苏方称其为MK-Ⅱ)和瓦伦丁(MK-Ⅲ)都没有针对冬季进行过特别的设计。由于牵引力不足,坦克经常在路上出现打滑的情况,也有坦克因为行走装置被雪包裹而无法移动的情况出现。但即使如此,他们的表现依然优于德制坦克。例如,瓦伦丁坦克能够驶过60cm厚的松散雪地。
来自前线的报告经常将玛蒂尔达和瓦伦丁两型坦克并举,但在实践中后者的机动性要更胜一筹。该车虽然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其雪地机动性却在非苏制坦克中遥遥领先。
即使瓦伦丁坦克没法像T-34那样在雪地里横冲直撞,但它的表现还是要优于T-60。在许多情况下,该车是仅有的能够在深雪里发挥对步兵师支援作用的轻型坦克。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