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今日快看!《摩诃止观》| 若入三三昧能成四种三昧。根利无遮易入清凉池。不须对治

2023-04-24 05:39:09 来源:祖道影


(资料图)

知是空华·即无轮转

欢迎关注祖道影

圆觉汝大智,黙然无言说。

离却一切相,是入不二门。

——祖道影

《摩诃止观》

[隋]智者大师

《摩诃止观》是智顗晚年最为成熟的止观著述,从全书恢宏博大的体系来看,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佛学导论和禅学巨著。“摩诃”,意为大,指智顗所著渐次、不定、圆顿三大止观著作中最高阶段的《圆顿止观》,所以《摩诃止观》也称作《大止观》。“止观”,从狭义上说,指禅定修行的实践方法。

卷第七上

○第七助道对治者。释论云。三三昧为一切三昧作本也。若入三三昧能成四种三昧。根利无遮易入清凉池。不须对治。根利有遮但专三脱门。遮不能障亦不须助道。根钝无遮但用道品调适。即能转钝为利亦不须助道。根钝遮重者。以根钝故不能即开三解脱门。以遮重故牵破观心。为是义故应须治道对破遮障。则得安隐入三解脱门。大论称诸对治是助开门法。即此意也。夫初果圣人无漏根利见理分明。事中烦恼犹有遮障不名善人。斯陀含侵五下分亦非善人。虽非善人实非凡夫。若世智断惑。虽无事障实非圣人。如此两条尚须助道。况根钝遮重而不修对治云何得入。助道无量。前通塞意中约六蔽明遮宜用六度为治以论助道。若人修四三昧道品调适。解脱不开。而悭贪忽起激动观心。于身命财。守护保着。又贪觉缘想须欲念生。虽作意遮止而悭贪转生。是时当用檀舍为治。修三昧时破戒心忽起。威仪粗犷无复矜持。身口乖违触犯制度。净禁不淳三昧难发。是时当用尸罗为治。修三昧时嗔恚悖怒常生忿恨。恶口两舌诤计是非。此毒障于三昧。是时当修忍为治。修三昧时放逸懈怠恣身口意。纵荡闲野无惭无愧。不能苦节。如钻火未热数数而止。事儢之人尚不办世务。况三昧门。是时应用精进为治。修三昧时散乱不定。身如独落口若春蛙心如风灯以散逸故法不现前。是时应用禅定为治。修三昧时愚痴迷惑计着断常。谓有人我众生寿命。触事面墙进止常短不称物望。意虑顽拙非智黠相。是时当用智慧为治。诸蔽覆心亦有厚薄。薄者心动身口不必动。厚者身口动心必先动。内病既强其相外现。若用对治得去是病所宜。若对治不除当依四随回转助道。如治一悭。或乐修檀或不乐修檀。或善心生或不善生。或修檀悭破或不破。或修檀助开或不开。当善巧斟酌。或对或转或兼或第一义(云云)。 修余治亦如是。于助六度但作一事解不能助道。当观此助不思议摄一切法。如后说。有人言。说六是通教说十是通宗。此不应尔。大经明六度是佛性。大品云是摩诃衍。一度尚摄诸法。何况六耶。若得开合之意则无去取。如禅有愿智力开出泥滓波罗蜜。有神通力开出婆罗波罗蜜。定守禅度也。般若有道种智开出沤和俱舍罗。又有一切种智开出阇那波罗蜜。一切智守本受般若之称。离则为十束即为六。岂得以广略而判大小耶。今明六度助道摄诸法尽。略明摄诸道品。调伏六根。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六通。三明。四摄。四辩。陀罗尼。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等。及一切法。 云何摄诸道品。诸道品中各有舍觉分。正为檀摄。若三藏舍觉分虽不入理。亦是舍身命财。大论云。慈悲喜于众生有益。舍何所益。舍能具足六度广利众生。是名大益。又舍如膏油能增五度光明。故知檀度摄舍觉分也。若通教舍觉分。舍身命财如幻如化三事皆空。此舍觉分亦为檀度所摄也。若别教舍觉分舍身命财中无知。此舍亦为檀度所摄也。若圆教舍觉分舍十法界色身。舍十法界连持之命。舍十法界依报。如是身命财皆不入二边。何以故。财名六尘。若计六尘可舍。有前人可与。己身能施。如此施者即入六尘有边。若三事皆空即堕无边。今观财即空不入有。观财即假不入空。不二之舍与生死后际等。离老病死得不坏常住。有边是生死属前际。空边是涅槃属后际。是二皆空悉不可得。故称为等。离老死者。前际空故离分段老死。后际空故离变易老死。二死永免故言离也。得不坏常住者即是中道法性。诸佛所师。以法常故诸佛亦常。此常住财无能毁损。常住之身无能系缚。常住之命不可断灭。成就究竟檀波罗蜜以自庄严。故金刚般若云。初中后日分悉以恒河沙身布施。不如受持般若一四句偈。当知理观圆舍乃会道品。檀度所摄也。如此道品舍觉分理观深微而不存事行。三藏中事施雄猛。剜灯救贸国城妻子。而理观全无毫末。两皆有过。今明事檀助破悭蔽进成理观。岂可相离。若人虽解实相圆舍之观。抚臆论行涉事悭克。保护财物一毫不舍。辞惮劳苦称筋计力。不能屈己成他。贪惜寿命岂能诤死让生。触事吝着铿然不动。但解无行。如是重蔽何由可破。三解脱门何由可开。今于道场苦到忏悔。生决定心起大誓愿。舍身命财决无爱惜。自行此檀又以教他。赞叹檀法随喜檀者。立此誓已称十方佛为证为救。心若真实无欺诳者能感如来放檀光明照除悭蔽。思益等(云云)。 以蒙光故与诸道品舍觉相应。须一一释出之。事理既圆能毕竟檀舍。财同粪土身比毒器。命若行云弃三如唾。悭障既破治道义成。便得解脱。若无因缘寄之行道。应有利益舍若遗芥。是为事油助增道明。开三脱门得见佛性。若不能尔无助治之益。若如上修即应得悟。设不悟者。应自思惟理观道品。有正业正语正命。此属尸罗所摄。若三藏正业等乃是慎护威仪。不破不缺不穿不杂。通教正业等不得身口。即事而真乃是随道无著等戒。别教正业等乃是智所赞自在等戒。圆教正业等皆观法性即是具足等戒。净名云。其能如此是名奉律。即此意也。理观之戒即心而备。虽作此解身口多亏。或今生粗犷或先世遮障未得忏悔。覆我三昧脱门不开。思是事已当自悲愍深生改革。从今日始断相续心。誓持禁戒事无瑕玷。护持爱惜如保浮囊。终不全身而损戒也。毒龙输皮全蚁。须陀摩王失国获偈。自戒化他赞法赞者。大誓不动称佛名字为证为救。心诚感佛放净戒光能令毁禁者净戒光触时二世罪灭。即与理观正业相应。一一须释出之。事理既圆毕竟持戒。入三脱门见于佛性。是名助油以增道明。如上修戒若不入者。当复思惟。是诸道品各有念根。念力。念觉分。正念等。即是忍义。羼提所摄。若三藏正念等是伏忍。通教正念等是柔顺忍。别教正念等是无生忍。圆教正念等是寂灭忍。若人念力坚强。嗔恚之贼则不得入。而得入者。或因无念。或念不强而嗔蔽得起。或今世起或前世起。或嗔同行外护或嗔现事。或追缘昔嫌。或初起屑屑。或初即隆盛。若恣嗔毒倾荡无遗。设不自在如蛇自啮。嗔障百千法门。岂得恣之而不呵责。当知但有理解未有忍力。既知是已深生改悔发大誓愿。卑如江海秽浊归之。屈如桥梁人马践之。当耐劳苦犹如射垛众箭凑之。无恨无怨如富楼那被骂喜免手乃至被刃喜疾灭。无辜恼者。忍力转盛。如揩金磨镜。羼提仙人强软俱安。自忍化他赞法赞者。大誓不动。称十方佛为证为救佛放忍光二世嗔障重罪销灭。得与事理诸念相应。于诸违境忍力成就。是为事油助增道明。若如上修而不入者。当复思惟四种道品各八精进。为毗梨耶所摄。

往期推荐

标签:

<  上一篇

【全球报资讯】“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多了两家可以读书的博物馆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