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嘉伟 西安报道
虽然目前火锅行业竞争激烈,但在夜市摊上,海底捞却依旧是“顶流”。
近期,不少地区的夜市摊点上出现了海底捞的身影,这一次是西安。这个位于西安地铁文景路站“D出入口”外的小摊,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打卡。
(相关资料图)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西安的海底捞夜市摊位所售卖的商品最低6元最高16元,多数商品的单价在10元(含)以内。
加码夜间经济,开辟下沉市场,海底捞是否也盯上了9块9的生意?
在海底捞夜市摊前排队的队伍
夜市“顶流”海底捞
海底捞在西安的夜市摊点位于西安地铁文景路站“D出入口”外,8月15日20时,记者刚一出地铁口就看到了排着长队等待购买海底捞夜市商品的食客,据估算,排起的队伍至少有三十米长。
记者注意到现场排队的食客以年轻人为主,一位家住在附近的女士表示,自己之前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海底捞在夜市摆摊的消息,今天一出地铁就看到了海底捞的摊位所以选择尝一尝。
摊点店员告诉记者,海底捞夜市摊已经出摊两天,“就是旁边商场里的海底捞火锅店在经营,食材和火锅店里的一样。”
店铺菜单显示,在西安的摊点上主要售卖现炸酥肉、茴香小油条、奶酪鱼柳、炸牛奶、冒血旺、冒粉丝、冰粉等七种商品,价格从6元到16元不等,多数在10元(含)以内。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海底捞夜市小摊在青岛、上海、太原等地也有所布局,但每个地方所售卖产品均有所不同。在青岛,主要售卖现炸酥肉、冒脑花、冒血旺等三种产品;而上海的夜市摊位,产品则是以钵钵鸡串串为主,荤素都有,还有特色小吃狼牙土豆、卤味等;太原的海底捞宵夜车,卖的则是小龙虾、啤酒、火锅等,顾客还可以在户外玩桌游、驻唱、点歌。
店员表示,西安的摊点是旁边商城夏日夜间集市的一部分,所以是临时还是永久设立,开到什么时候,是和商城的运营策略有关。
前来尝鲜的年轻人
海底捞加码夜间经济
对于近期出现的夜市摊点,海底捞回应称:“近期出现的外摆形式,是门店结合当地顾客的消费喜好进行的个性化创新试点,为游夜市、逛市集的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美食打卡的尝新体验。”
有分析称,海底捞出摊夜市背后,是各地拥抱年轻人,加码夜间经济。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日,国内旅游消费订单相较2019年同期翻倍增长,立夏以来堂食餐饮在“晚七点”迎来全天消费最高峰。上海迪士尼、重庆解放碑、长沙五一广场等热门商圈夜间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63%。
为了躲避高温,市民游客“昼伏夜出”,催生了夜间经济的庞大需求。而为了掘金夜间经济,餐企也都在变着法吸取新流量,增加夜宵新品,拓展夜宵新场景。而海底捞在“夜市”摆摊,也是试图在夜市场景上寻求新增长。
事实上,海底捞在此前已非常注重消费者的夜间消费需求。作为率先尝试全时段营业的品牌之一,海底捞有不少门店依据所处商圈特点设22小时营业,并针对大学生推出午夜场69折优惠。即使在深夜时刻,海底捞也不乏各色年轻人相聚一起聊天涮肉,成为他们的“深夜食堂”。
此外,随着今年消费文旅市场复苏,各地演唱会、体育赛事不断,看完演唱会去开到深夜的海底捞继续“团建”狂欢,已经成了年轻人的标配。于是,海底捞趁热打铁,直接派出了免费大巴到演唱会结束后的现场“捞人”。
数据显示,2023年2月14日当天,海底捞全国门店接待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5%;而在今年“五一”假期的前三天,海底捞门店接待顾客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约65%;在端午节的三天假期里,受出游、演唱会、夜间消费的带动,杭州、厦门、长沙等地的部分海底捞门店日翻台次数超过了9次。
多数产品在10元(含)以下
迎合新消费观
除了加码夜间经济外,也有分析称是海底捞在迎合新的消费观。
目前,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主张的并非“能省则省”,而是 “该省省,该花花”;也并非“不买贵的,只买便宜的”,而是“可以买贵的,绝不买贵了”。
比如在演出消费这件事上,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演唱会井喷,不少年轻人甚至跨城抢票,五月天在鸟巢连开六场,就有无数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赶来。但相比看完演出再花几百块钱住酒店,他们更愿意去24小时海底捞过夜。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要把可支配收入最大化利用,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多的快乐。
所以不少品牌商家,今年都更注重开发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和促销活动。
6月,瑞幸在门店数量突破一万之际,推出“万店同庆”的9块9感恩回馈活动,每位用户每周都可以领取一张优惠券,以9.9元的价格喝到一杯包括爆款和新品在内的现制咖啡,并打出了“让高品质咖啡进入9.9时代”的口号。当然,瑞幸选择推出9块9的咖啡,也少不了与库迪咖啡正面交锋的意味。
原本单品价格颇高的喜茶、奈雪也纷纷下调产品价格,将价格控制在20元左右。原来人均消费40+的和府捞面,通过新品折扣、会员优惠等活动,开始试探30+的价格带;卖肉夹馍的西少爷,5月开始连续官宣“大降价”,多款产品套餐降至20元以下,甚至在北京、上海两地推出了9.9元的经典油泼面、酸辣粉。
店员正在制作餐点
海底捞的审时度势
作为中国餐饮行业的巨头,海底捞曾陷入困境。
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海底捞扩张激进,不断在全国多地攻城略地,当年6月底门店总规模接近1600家。但到了当年下半年,盲目自信的扩张行为导致海底捞付出了沉重代价:由于密集开店和疫情波动带来的客流下降,以及场景、服务等整个体系的老化,令海底捞业绩遭遇了滑铁卢。
2021年海底捞的营收为411亿元,亏损41亿元(其中主要是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33—39亿元)。
为了及时止损,2021年底海底捞宣布“啄木鸟计划”,关闭业绩不佳门店,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计划落地两个月内,海底捞陆续关闭300家门店,这一消息当时一度登上热搜,“啄木鸟计划”被行业称为“壮士断腕”。
2022年,海底捞继续放缓拓店速度,在“啄木鸟计划”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2022年下半年海底捞又推出并启动“硬骨头计划”,筛选并重启过往关停的若干餐厅。2022年全年,海底捞新开24家海底捞餐厅,48家关停餐厅恢复营业,并关闭了50家经营表现欠佳的餐厅。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地区经营1349家海底捞餐厅,在港澳台地区经营22家海底捞餐厅。
据海底捞2022年的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捞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年度收入约为人民币347.41亿元,净利润约13.7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而海底捞最新发布的盈利预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捞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预计不少于18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23.7%;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预计超22亿元人民币,已超过去年全年。
而海底捞夜市出摊,以目前的体量虽然不会对业绩产生影响,但多种尝试对于海底捞来说仍能积攒不少转型的经验。
标签:
要文